时间: 2024-07-07 13:32:43 | 作者: 聚脲喷涂设备
崛起于“洋货”独霸天下的年代,度过六成订单“瞬灭”的生死危机,抵抗住了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诱惑……始创于1987年的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35年来始终深耕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领域,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。
“现在中国的每三台冰箱中,就有一台使用的是红宝丽生产的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。”10月5日,红宝丽集团总裁芮益民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自豪地说。
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是一种保温隔热材料,大范围的应用于冰箱冰柜、建筑保温等领域。其中,冰箱市场是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应用的高端领域,也是我国聚氨酯应用顶级规模的市场。
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的技术和市场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,国内生产厂商极少,因技术不过关、产品质量不稳定,在冰箱等中高端应用领域,客户宁可花高价进口也不用国产货。”芮益民对往日情景仍记忆犹新。
红宝丽的前身为江苏省高淳化工总厂下属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分厂,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“小车间”。1989年,在原南京钟山化工厂帮助下,“小车间”成功开发出国产化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,年产1500吨装置也于同年建成投产。
在“洋货”独霸天下的年代,国货如何打开市场?红宝丽制定了“名品进名厂”的销售策略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“苏州香雪海”稳坐国内冰箱行业第二把交椅,红宝丽六赴“香雪海”。“一开始连大门都进不去,更别说推销产品了。”红宝丽办公室主任刘秀珍回忆说。
机缘巧合下,红宝丽得知“香雪海”仓库积压了一批因质量上的问题没办法使用的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。面对这堆“废料”,红宝丽“毛遂自荐”尝试技术转化,并承诺对方“你们用得上就用,用不上的话成本算我们的。”
最终,红宝丽“变废为宝”,为客户挽回了不少损失。自此,红宝丽牵手“香雪海”,打响了“借名扬名”的第一枪,全国订单纷至沓来。
2007年9月,红宝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,成为中国聚氨酯硬泡聚醚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。
红宝丽也曾面临一次“生死危机”。2001年初,国内某大集团突然停止合作,红宝丽瞬间丢失60%的订单。
“如果就此偃旗息鼓,只有死路一条,重点是我们怎么去做。”刘秀珍依然记得当时公司高层会议上,芮益民给大伙鼓劲的话。随后,红宝丽“丢大抓小”,先后与美的、海信等当时白电行业的新生力量达成战略合作,携手共进。
红宝丽建立了“研制一代,生产一代,开发一代,储备一代,构思一代”的技术创新体制,拥有聚氨酯硬泡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,包括行业领先的快速脱模、多元发泡、生物基多元醇合成等技术,并开发了切合市场需求的环保型、功能型硬泡组合聚醚,实现用户降本增效、环保节能、产品综合性能提升等需求。
在冰箱生产的全部过程中,“注料”是最后一道工序。就是将液态的聚合异氰酸酯和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注入箱体,经过化学反应后脱模,形成聚氨酯硬泡保温层。
有冰箱厂家为提高生产效率,提出缩短脱模时间。“原来的脱模时间约3分钟,为精准实现用户需求,我们研发出了快速脱模技术,将脱模时间缩短至一分多钟,这一纪录到今天都没有被打破。”刘秀珍说。
技术创新优势迅即转化为竞争优势,红宝丽不仅度过了生死危机,更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目前,红宝丽业务涵盖美国、德国、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主要客户有博西华、伊莱克斯、美的、海信等知名家电制造企业。
“如果当年我们进军房地产市场,可能会赚一点钱,但肯定没有现在的红宝丽。”芮益民说。
2012年,红宝丽按照地方政府规划,搬迁至高淳区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,原厂拆迁后,当地政府希望红宝丽能自己开发。彼时正值房地产火热之时,诱惑满满。“当时,我们房地产公司都成立了。”刘秀珍说。
芮益民斟酌良久,终究是选择了放弃。他对大家说:“我们做聚氨酯行业,是因为懂这行,可房地产行业,我们不懂。”
坚守“工匠精神”,聚焦战略是红宝丽取得成功的制胜武器。目前,红宝丽已明确“一核两翼”发展的策略,即以环氧丙烷为核心,聚氨酯业务和醇胺业务为“两翼”。
红宝丽深耕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领域,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。上世纪90年代初,公司着手研制隔热保温发泡材料中氟利昂替代的新技术并获得成功,此后持续推进低氟——无氟聚醚的技术迭代。延伸产业链,开发出异丙醇胺下游产品及醇胺类精细化学品,并于2004年在南京化工园区落地红宝丽醇胺化学有限公司,现有年产9万吨异丙醇胺生产装置,2021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2015年,红宝丽瞄准重要原材料环氧丙烷,并于2019年投产,成为国内首台套CHPPO法制环氧丙烷生产装置。“我们与国际上最好的技术团队合作,对环氧丙烷的技术一直在优化,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不仅可满足红宝丽自身原材料供应,还可对外销售,并致力于新工艺的技术转让,助推环氧丙烷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。”刘秀珍说。